日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这意味着北斗系统提供全球服务的能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为了满足全球民航通用的要求,国际民航组织需要对北斗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这些验证如何开展?北斗系统都具备了哪些功能?
全球民航通用 北斗系统性能得到广泛认可
当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近的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时,实验室负责人朱衍波正带领团队开展航空领域的相关研究,他为记者做了一个演示。
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朱衍波: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测试有两项,第一项是基于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它为飞机在机场的起降引导提供增强功能。第二项工作是无人机飞行测试数据评估,我们把无人机采集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信号进行评估分析,判断它是不是符合我们的航空性能服务要求。
作为参加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会议最早的代表成员之一,朱衍波见证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他告诉记者,要通过国际民航组织标准这场“大考”,北斗系统不仅要具备全球覆盖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精准可靠的定位和导航,同时需要持续进行性能监测,从而验证它的抗干扰性能,并与其他卫星系统实现兼容。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的要求,北斗系统通过的技术验证共涉及189项技术指标,全面覆盖了精度、可用性、可靠性、覆盖范围和抗干扰性能等各方面内容,从而充分证明北斗系统符合民用航空安全运行的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信息工程系主任 王志鹏:我们用北斗与GPS组成双频多星座模式,增加了可见卫星的个数,提高了定位精度。在繁忙的航空终端区,可以增加空域容量,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航班延误情况。
协同推进 提升我国民航业国际竞争力
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民航业需要在全球统一的规范标准指导下运行,并对提供全球民航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有严格的安全性要求。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后,能够实现导航源的自主可控,同时提升民航安全运行水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信息工程系主任 王志鹏:从安全角度来讲,用了自主可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先,我们有可信的时空信息,这是民航安全运行的一个基础。另外,北斗有自己独特的短报文功能,可以对航班进行跟踪。
早在2010年,我国民航局就正式提交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申请,并会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成了一支集产学研用等领域相关单位的全链条工作团队,系统推进各项指标的验证任务。十三年来,历经50多次技术讨论、2000多项问题答复,最终成功完成了北斗系统所有技术指标的验证工作。
在推进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积攒了丰富的技术指标验证和国际沟通协调经验,这不仅加深了各方对于北斗系统民航应用要求的理解,也对提升我国民航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起到了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全球服务能力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办通信导航监视处处长 李黎:下一步我们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在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我们的工业标准、产品标准,并且根据相关的工业标准和产品标准设计、研制出北斗机载导航设备的接收机,实现飞机的装机使用。
(总台央视记者 李啸虎)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由三峡能源和亿利洁能联合投资建设的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日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实现全容量并网。这也是目前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生态光伏治沙项目,该项目年均生产绿电4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燃烧1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9.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95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0.8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1.23万吨。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于2021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占地10万亩,总投资111.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200万千瓦光伏场区、4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储能系统、3座220kV升压站及10万亩沙漠治理生态建设工程。
据中国三峡集团派驻库布其项目负责人赵金泉介绍,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采用“板上双面发电、板下双层生态、板间双层养殖”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模式,通过双玻组件实现板上双面发电,可增加发电量5%—10%;板下种植优质牧草和药材等作物,实现立体生态种植;板间运用先养鸡后养羊的“畜禽草耦合”治沙技术,实施养殖畜禽粪便还田治沙改土。综合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乡村振兴”的“光伏+”多重效益。
为了保障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新能源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前期内蒙古电力集团投资7.16亿元建设谷山梁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配套22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
鄂尔多斯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宋聪月表示,面对鄂尔多斯市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情况,通过打造黄河几字湾内“田字形”500千伏坚强主干网架,建设智能灵活配电网,推进电网侧储能规划研究布局、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与智能调度建设,丰富电网调峰手段,持续满足地区新能源发展需求。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十四五”时期国家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也是“央企+民企”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打造的当期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项目。项目的建设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就业。建设期间,项目吸纳超过1000人次农牧民就业。运营期间,项目将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乡村振兴互助模式,预计每年可稳定吸纳500人次从事组件清洗、板下农作物种植管护、牧业养殖等工作。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修治国 鄂尔多斯台)